神州投资者联盟孙斌:爱情经典,值得一读再读! "今年是结婚第51年,我们结婚的时候,衣服是借的,一床被子也是借的,房子也没有,一个小窝,一个小缸,两双筷子,这就结婚了。"
近日,河南洛阳老君山28对金婚老人在七夕来临之际补办婚礼的新闻让很多网友感动不已。 一位老奶奶回忆结婚往事时,说出了上面这番话。往事如昨,历历在目,很多老人们谈论起过去的往事都感慨不已,忍不住热泪涟涟。 是啊,今天的中国日新月异,人们的生活跟半个世纪前相比简直是地覆天翻。 不过,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年代,无论我们经历怎样的过往,人这一生,兜兜转转,总难免与爱情不期而遇。 可是,正如莎士比亚所说,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。 爱情不是空中楼阁,它离不开岁月的考验,而当爱情步入婚姻,则更加需要运用智慧去经营。 古往今来,爱情与婚姻都是永恒的主题,无数文人墨客曾留下不朽的经典。 这个七夕,让我们一起跟着大师的笔触,从这些永不褪色的爱情经典里,感悟情与爱的真谛!
01《戴望舒美文情书》 暗恋、表白、年代感......这几个词综合在一起,你会想到什么? 小编的回答是“情书”。 醒来觉得甚是爱你。——这是被称为最会写情书的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的经典表白; 在遇到她以前,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。——这是文学大家钱钟书对妻子的衷心告白;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,连同它的怪癖,耍小脾气,忽明忽暗,一千八百种坏毛病。它真讨厌,只有一点好,爱你。——这是著名作家王小波的浪漫情话。 这些大文豪大作家,对待爱情、爱人,充满了热情,他们用直白的文字把最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,让后人心生羡慕。 而本周推荐的这本《戴望舒美文情书》,同样是用纯朴、直白的文字,把心底最柔软的情话诉诸纸上。 提到戴望舒,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那首《雨巷》,想到那句: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。 然而,你可曾知道对于写“情诗”,他也十分出众。通过阅读此书你会发现一个情感丰沛、心思细腻的戴望舒,发现他不愧为现代诗派的“诗坛首领”。 最后祝愿所有相爱的人,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长相厮守。 ——两句话了解这本书: 撑着油纸伞,独自彷徨在悠长,悠长又寂寥的雨巷,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。 我要忘记你,但是我如何能忘记! 02《爱情的三部曲(雾、雨、电)》 比起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《家》《春》《秋》,他的爱情三部曲《雾》《雨》《雷》或许略显稚嫩,但是这也难掩作者对一代年轻人的深情与欣赏。 书中描写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,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,一群知识青年追求理想和爱情的故事。他们彷徨、寻找、奋斗、牺牲,就跟如今年轻人的迷茫、压抑、焦虑一样,在爱情与自我里不断挣扎着。 《雾》中,周如水的性格优柔寡断,一直为“良心”迷惑,最终爱情失败。 《雨》中,吴仁民性格暴躁、浪漫,最终也因为当时的环境恶劣爱情失败。 《电》中,则是成熟后的革命者吴仁民与李佩珠之间的爱情故事。 从《雾》到《雨》再到《电》,除了爱情纠葛以外,你还能看到那个时代鲜明的人物特点:犹豫、懦弱、热情、急躁、理想……而这些也像极了我们身边的你我他。 作者巴金认为:了解一个人的真面目,“可以从他的爱情事件上面下手”,所以他也借用恋爱的关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。 总之,你会在书中遇见一群鲜活的年轻人,和他们遇见爱情时的故事。 ——两句话了解这本书: 一个女人的感激是到死方休的。 爱真理,忠实地生活,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。没有一点虚伪,没有一点宽恕,对自己忠实,对别人也忠实,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。
03《离婚》 钱钟书先生说,婚姻是一座围城,城外的人想进来,城里的人想冲出去。 那婚姻到底是什么?是爱情的升华,还是感情的坟墓? 有人在平淡的婚姻生活中攫取力量,奋勇前行;有人在小打小闹中,感受生活的趣味;也有人疲于应付,不堪其扰,走到了离婚的境地。 走进婚姻、结束婚姻,都是一种选择。 对此,老舍先生也有自己的见解,一部《离婚》,汇集了这位文学大家对婚姻的认识。 老舍在书中描述了一群想要逃离婚姻的人,在婚姻中,他们或挣扎、或苦等、或全当买卖看待、或作为精神支柱、或当成长期饭票,道尽了婚姻百态。 小说笔调幽默,京味儿十足,细微间也颇有点讽刺意味。在人物刻画上,老舍先生时刻不忘人物的特点,每一个人都立体而生动。 你会发现,书中的老李、张大哥,正是我们的身边人,他们真真切切的存在着。 相信读完《离婚》的你,一定会对婚姻有更深层的认识,在婚姻的道路上,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 ——两句话了解这本书: 他们极愿把家庭的丑恶用白粉刷抹上,敷衍一下;就是别打破了脸,使大家没面子。 “诗意”?世界上并没有这么个东西,静美,独立,什么也没有了。生命只是妥协,敷衍,和理想完全相反的鬼混。
04《爱情定则:现代中国第一次爱情大讨论》 爱情,从来都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相关的永恒主题。 在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社会,爱情是自由的,人们可以自由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,关于爱情的话题,人们也可以自由讨论,各持己见。 但是,这些今天习以为常的事情和现象,在过去的时代却是奢侈的,或者说是不大可能实现的。 以前的人们,受到传统思想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,鲜有人进行关于爱情话题的讨论。 本书所介绍的内容,就是堪称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爱情大讨论——20世纪20年代初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竞生所引发的“爱情定则”讨论。 这次讨论是对封建意识与传统礼教的一次正面冲击,是对妇女解放与恋爱自由的一次大胆的思想启蒙,它重新诠释了男女平权和两性关系。这其中所体现的探索真理的勇气,昭示着一个时代的巨大进步。 这次讨论中详细的观点交锋,超前于时代的思想观念,包括读者来信中激烈的讨论,这一切都使得这本书具有了非比寻常的价值。 相信读过此书,你能体会到那一次浪漫又惊人的讨论,对爱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。 ——两句话了解这本书: 现在说到财产也为爱情条件之一,这句话在素不讲求经济的国人们听见了,更为生出极大的骇异。究竟,财产不独与爱情有关系,并且就广义说,它是“生命之源,一切之始”的。 爱情是一件极神秘不可思议的东西。无论男女,一堕其彀中,就不知不觉发生一种极不安宁的情感,此种情感,能使当局者时而喜,时而忧;时而哭,时而笑;甚至于自言自语,若痴若狂,行也不好,坐也不好。日中如此,夜夜做梦。
|